我不算體制內培養護理人員,但並不限制我對長照的愛戀。這是一個讓護理人員可以自主、成長、成就的領域。
曾經在20幾年前,因為吃不到沒有污染、優良有機的食物,於是決定自己去讀農學院,學習種植有機植物、蔬果。在學習的過程中,碩士研究生老師詢問,如果只是為了吃好一頓飯,為何不去學營養學或烹飪,那樣會更簡單,而要學習農業,知道如何種植?當下的我回答:「我需要知道食物本生生長的過程及所含成份。」,於是老師收了我當研究生。
學校畢業後在生存壓力下,無法在一開始從事有機蔬果種植的研發,於是做了一名在現場煮飯的廚師。在煮好一頓飯的過程裡面花了很多的心思,終於得到消費者的肯定,餐廳裡常常高朋滿座。我在逐漸解除了生存危機之後,開始思考怎麼樣去追求最初的理想。就是在提供餐廳服務,讓客人吃好一頓飯之後,還要顧及食材的來源及品質。 於是回頭思考食物的有機種植。
我是一個假廚師,所以上面是一個假的故事!這一條曾經走過的路,其實不是農業而是醫學。
20幾年前,我發現在長照系統裡面,當時被照顧的對象,大部份是中風的個案,中風的照顧就只能停留在照顧嗎? 為什麼他們無法恢復當初的功能? 這讓我想要找答案、找方法。20多年前在自己開業的護理之家與復健醫師、治療師合作後,對於護家照顧的中風住民無具體成效。於是,興起了自己去學習復健醫學專長的動機。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就讀臨床醫學 8 年,上海徐匯中心醫院復健科進修 1 年,共計 9 年後回到台灣,設立了重建樂活護理之家。
重建樂活護理之家,應用復健醫學原理,設計護理生活運動方案,針對重大疾病提供機能訓練,希望入住的個案可以經由護理生活訓練,達到能吃、會走、脫離尿片的目標。在沒有任何國家、財團支持下,護理生活訓練呈現方式並不完美。但台灣要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,機能訓練、復能是國際趨勢,也應該是台灣未來需要發展的重點。
護理人員與照服員,是長照最重要的角色與主力,如果能掌握復健醫學概念,提供護理生活訓練,就能全面翻轉台灣失能,長照的護理與照服訓練捨我其誰。敬邀 各位護理先進與有志投入長照的照服成員,共同成長、共同參與、成為改變台灣長照困境的重要推手。
譚雪莉 院長
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理事,現任重建樂活護理之家院長,生命鬥士的服務者。
我是譚雪莉,生命鬥士的服務者。
每位與疾病抗衡的民眾,都是自己生命的鬥士。
在醫療環境中成長三十多年的我,總是想著如何能幫助那些被疾病折磨的民眾,以及他們的家人。
看著他們面對生命付出的努力,我認為,沒有比服務生命鬥士更榮耀的事了!
台灣第一個以「回家」為目標的長照服務機構。
台灣缺乏專門針對重大疾病出院後,協助提升健康、訓練日常生活機能的長照服務機構,許多可以恢復到更好的民眾,因為沒有正確的方法,導致疾病反覆,不但影響個人日後的生命品質,更拖累了家人。
設立重建樂活之家,是希望能透過專業,陪伴這些生命鬥士及他們的家人,走完這條回家的路。


